业务创新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与策略建议?手机怎么查询个人征信
《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提出“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”等三个方面的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目标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普惠金融、数字金融纳入五篇大文章。数字普惠金融是落实国家重要政策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,是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四川农商银行以74家农商银行、村镇银行,(以下简称法人机构)为对象开展专题调研,理清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路径,针对性提出策略建议,为其他银行提供借鉴参考。
借鉴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框架,结合四川农商银行实际情况,构建一套适用于银行业的数字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,包括4大领域49个指标,通过从系统提取三年指标数据,围绕74家法人机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开展评估和分析。总体来看,各法人机构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,可将74家法人机构分为领先型、发展型和追赶型银行。
第一类是领先型银行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0.48分(1分制)以上,包括5家市州法人机构和2家城区法人机构。该类法人机构依托规模优势或者本地特色产业,纵深一体化推进数字普惠金融,客户数量多,存贷规模大,电子银行业务、特色业务、中间业务发展较好,金融服务数字化营销推广效果好。该类法人机构要进一步丰富数字化获客手段,创新获客引流方式,强化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客户“拉新、促活、转化、留存”策略和营销手段,提升获客能力。围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,依托本地特色优势,积极推进存款、贷款、支付等领域的数字化业务,丰富线上产品库,加强产品运营管理,拓展数字金融产品在生产和生活中场景应用,满足客户个性化、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。完善数字化风险防控制度和策略,加强数字化风控团队建设,加强数字风险与安全的识别、监测、预警和处置能力。
第二类是发展型银行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[0.3 0.48]之间(1分制),主要包括3家市州法人机构、8家城区法人机构、26家县级法人机构。该类法人机构数字普惠金融处于中等上下水平,客户营销和主营业务开展具备了一定数字化基础,但也存在数字化金融产品和业务推广应用不充分,结构不合理,资金、人员投入不足,组织保障不足等问题。该类法人机构要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,成立工作推进小组,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力度,深入分析市场需求,设立清晰、可量化的阶段性目标,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,积极主动维护和深化与本地客户群体的紧密联系,优化信贷结构,高质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工作,弥补短板和不足,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,加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。
第三类是追赶型银行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0.3分(1分制)以下,主要包括29家县级法人机构和1家城区法人机构。该类法人机构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,客户数量有限,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数量有限,数字化金融业务占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。省行等法人机构要加大支持、指导力度,给予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,明确考核机制,帮助该类法人机构加快数字普惠发展。该类法人机构要紧跟政策导向,并结合当地区域特色和本身实际情况,制定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,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同业机构的合作,优先拓展客户快速增长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,实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力快速提升。
通过调研,分析识别问题和不足,有针对性提出切合实际的策略和措施,破解制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难题。
一是升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。优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(CRM),加快建设移动展业平台,打通内外业务办理流程的信息壁垒,促进业务智能化发展,快速响应各法人机构营销和推广需求。丰富客户营销产品种类,实现采集字段的配置化管理,满足个性化采集需求。
二是统一管理客户数据。围绕“一个客户,一条唯一、完备、准确的信息”工作要求,借鉴同业实践经验,结合本行数据治理体系实际情况,构建完善的客户数据应用和治理体系,加快客户中心建设,为营销、客服、网点、电子银行等多个触客渠道和场景提供更加完善的客户服务能力。
三是不断加强客户营销推广。把握外部环境变化,坚守县级法人市场定位,结合三农主体特点,创新营销策略,探索社交媒体、短视频等新型营销手段,不断拓宽营销渠道。依托隐私保护、大数据等技术,强化客户数据安全意识宣贯,进一步完善智能营销系统,把“大数据”与“扫街扫户”贯通起来,加强“千人千面”营销,全面提升客户黏性和价值贡献度。
(1)持续扩大存款业务规模和竞争力。一是切实抓好存款工作。始终坚持存款立行理念,依托本行数字化技术和手段,切实做深、做细、做实“增存、稳存、优存”工作,实现存款稳定增长,提高存款市场份额占比。二是统一线上线下存款利率。根据监管要求,结合市场情况,设立存款挂牌利率、差异化存款利率执行上限,推进各法人机构制定差异化利率定价方案、定价策略和授权审批机制,线上线下存款产品同步实施。三是加强线上存款产品营销活动开展。在“开门红”等重要营销活动期间,推进线下营销活动线上化,线上活动获得礼品、积分等奖励可在线下网点兑换,进一步提升网点的客流量。
(2)提升贷款业务办理质效。一是增强科技赋能贷款业务发展水平。引进外部大数据技术和先进分析工具,完善贷款系统线上业务功能,为客户营销、额度授信、风险评估、贷后管理等领域提供数据服务支撑,提升客户满意度、降低办贷成本。二是优化贷款业务办理流程。在风险可控前提下,优化贷款审批流程,建立快速响应机制,缩短企业融资时间。三是加强贷款业务产品管理。围绕市场需求,及时推出制造业类、商超类、餐饮类等领域的定制化贷款产品,进一步丰富贷款产品种类,支撑各法人机构快速占领市场。
(3)加强支付业务管理能力。一是建立健全支付业务市场化运营机制。将城区市场作为支付产品营销重点,农村市场拓展作为补充,有序推进差异化收费等。使用支付工具产生的交易流水匹配生产经营性贷款,提升客户营销能力。加强惠支付动态手续费功能的推广和应用,针对交易量大、留存资金少的商户,组织专题分析、制定有针对性营销策略。二是强化商户分类管理。根据惠支付商户的交易特点、产品偏好等特征,细分商户客群,做好业务数据分析,充分挖掘商户价值、有针对性地制定商户分类管理策略。三是持续加强支付安全保障。采用先进加密技术保护用户数据,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,及时修复安全风险。建立风控体系,通过实时监测交易行为识别和预防欺诈行为。
(4)进一步挖掘中间业务市场价值。一是强化中间业务产品质效管理。重视市场开拓管理,深挖业务场景,开展可行性分析、成本效益分析,精准拓展新产品。实施有效产品考核管理,从成本投入、收益产出、服务贡献度等方面进行周期统计,实现在线产品量化考核管理,实时监测产品的健康状态,指导产品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。针对低产无效产品设置下线指标基准,适时对在线产品开展下线工作。二是加强中间业务数据落地应用。加强数据治理,做好中间业务数据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分类管理,确保数据应用的高效性和准确性。进一步加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力度,建立数据分析、应用模型,充分挖掘数据价值。
(5)纵深推进电子银行业务业务发展。一是丰富手机银行服务功能。在手机银行新增理财、基金、保险等金融产品,引入公积金查询、个人征信查询、汽车充电等生活场景服务,拓展物业缴费、公交、地铁、校园缴费等地方特色服务,构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竞争力。二是优化开放银行平台服务能力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不断丰富小微企业、“三农”经济以及民生服务领域的场景,完善重点场景对接方案,简化对接流程,达到拓宽场景覆盖、降低成本的目的。三是抓好业务运营。深化电子银行品牌宣传以及活动运营,加快推进远程银行建设,依托蜀信e、开放银行、惠生活等产品营销客户,提高存贷款汇等业务的交易量,提升电子银行业务贡献价值。
(1)强化移动化业务精准服务能力。一是提升移动化产品创新能力。围绕农户、企业、政府部门等客户需求,创新研发具有地方特色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移动化金融产品,加快移动平台建设,提高客户获得金融服务可得性。二是激发数据要素潜能。推进数据高效治理、安全共享,加强跨层级、跨机构、跨行业数据融合应用,精准识别客户潜在需求。
(2)扩大实惠化业务政策覆盖范围。一是加大优惠政策普及力度。通过官网、社交媒体等渠道,有针对性宣传利率优惠政策。加强实地调研,深入了解客户需求,不断扩大优惠范围。二是加大重点项目支优惠力度。充分利用政策性资金和财政补贴,大力推广“园保贷”“创业担保贷款”“科创贷”等财政贴息产品,为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地方特色产业提供专项贷款利率优惠。三是制定灵活高效的利率优化策略。根据监管政策要求和本行规章制度要求,结合企业信用评级、经营状况、行业前景等因素,实施差异化利率定价策略和一户一策定价策略。
(3)加快信用化业务建设进度。一是优化信用贷款管理模式。优化客户管护权、放贷权的分配规则,落实网点贷后管理责任。完善线上贷款管理办法、操作规程等制度,优化贷后管理流程,及时了解贷款到期情况、逾期情况,提前介入防控风险。二是丰富信用卡种类。聚焦目标客群,全力推进信用卡风险模型应用,新发行无界卡、财神卡、香氛卡等多款信用卡,打造系列主题卡产品。完善信用卡产品系统,实现产品参数化配置,满足不同客群差异化需求。三是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。不断拓展手机银行、微信、远程客服等申卡渠道,强化线上渠道与网点、农综站等渠道协同融合,构建全渠道、立体化营销体系,向客户提供多维度服务。
(4)有效推进便利化业务发展。一是科学合理规划农综站选址。优化选择人口聚集、产业兴旺、基础设置配置较好、有外部单位服务下沉的中心村,并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综站。二是实施质效量化评估。推进站点综合业务办理考核计价建设,实现质效综合评价和服务人员考核激励,提升运营质量。三是深挖客户需求。挖掘客户特色个性化需求,加快农综站系统建设,加大特色产品研发,组织金融知识下乡活动,树立成功典型,提高客户接受度。
本站严格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,不复制原创内容。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,请于30日内联系,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。网站邮箱;yuzhibolangzi@gmail.com 通知邮箱谢谢!